0°

大音希声,大道至简。人们在化繁为简上总有着自己独特的哲学思考。就像把一切带键盘的电子乐器叫做“电子琴”;就像把一切电子音乐叫做 EDM。

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大家对于外来事物也有着自己的利用原则,但对于“度”的把握,却一直处于“测不准”的叠加态,有时照抄,有时都不要。

虽然人类进步是螺旋式上升的,但是对于中国今天的电子音乐市场来说,我们又从未这么接近于起点。

THE BEST OF HOLLYWOOD EAST

I. 荷东的士高

说起中国电子音乐真正的启蒙,荷东是个永远绕不开的名字。Hollywood East,位于香港尖沙咀的大型 Disco 舞厅,而他的中文译名“荷里活东方”便是“荷东”一词的由来。

时间溯回到 1986年,荷东的 Resident DJ ALEX (杨振龙)创新性的将当时的一些 Eurobeat 音乐进行了实验性的 Remix 并在演出时播放。让他意想不到的是,Remix 后的歌曲演出的效果出奇好。与此同时香港 FACE 唱片公司也抓住了这次机遇,将“荷东的士高”汇编为了《荷东》系列舞曲并发行,顿时风靡整个亚洲。

图片

虽然画面看起来像普法宣传片,但不能否认这是近代中国人最会跳舞的年代

而随着 1987 年中国唱片总公司广州分公司引进了《荷东》舞曲,以广州为起点,的士高之风瞬间吹遍了整个中国大陆。各地的士高广场如雨后春笋拔地而起,为之后中国电子音乐的发展铺垫下了肥沃的土壤。

90年代早期,带有广州文化特色的的士高广场,慢慢的演变成了我们更加熟悉的的士高舞厅,也就是迪厅。人们身着正装出席的士高舞会,去迪厅跳舞,在那时也是一件比去约会还令人激动的事情。参加一场将近千人的的士高舞会则是当时新潮年轻人的周末标配。

图片

第一家现象级的大型 Disco舞厅,位于北京的 JJ(1994)

就像现在年轻人所说的“蹦迪”,是 90 年代年轻人口中对于“蹦迪斯科”的简称。跳舞、派对文化、入场券,你如今看到的大多数 Rave 文化与习惯在那个时代就已经拥有了雏形,并传承至今。

跳舞、派对与无处释放的年轻人。铺垫已经做好,属于电子音乐的时代,即将来临。

ON THE GREAT WALL

II. 不到长城非好汉

如果要说如今中国电子音乐的中心在哪里,可能谁都不敢妄下定论。但要说中国大陆电子音乐的起点在哪里,可能大多数人都会异口同声地说,是北京。

90年代中后期,Disco 在中国大陆走向没落的同时,电子音乐三巨头 House、Techno、Trance 经过了近 10 年的发展与传播在世界的另一端开始冉冉升起。

图片

Wham! 威猛乐队首次来华演出,让中国人第一次知道了音乐演出并不是坐着听的,音乐是有互动的(1985)

改革开放,不仅让人民的生活富裕了起来,也将西方的文化带到了中国。多种多样的流行文化一次又一次的刷新着当时中国人的认知,而人们也突然意识到了,似乎别人的音乐世界,与我们的不太一样。

Rave 从那时起也成为了电子音乐老生常谈的话题。

90 年代末期,随着国外留学生与归国音乐人的带动,电子音乐开始进入大陆,并在北京生根发芽,多个自发形成的派对组织开始在北京举办真正意义上的电子音乐派对。而其中最为知名的一场派对,就是 1998 年在金山岭长城上举办的一场大型露天派对: CHEESE RAVE PARTY

这场真正在长城上举办的电子音乐派对,是中国电子音乐史的里程碑,一个跨时代的符号,更是一场最纯粹的狂欢。而参加了这场派对的人们,则在之后的时间里,用行动书写了属于中国的电子音乐史。

从长城之上走向神州大地,真正属于电子音乐的黄金年代开始了。

MAIN-CULTURE?SUB-CULTURE?

III. 明与暗

时间来到 2000 年,千禧年的第一缕阳光没有带来世界末日,反而将各种风格的电子音乐洒向了华夏大地。北上广等地的电子音乐俱乐部随之拔地而起,迪厅也将在不久之后完成历史任务,走完自己的最后一程。

而中国这片未经开发的电子音乐蓝海也受到了资本的青睐,资本的注入使得酝酿了多年的中国电子音乐在分裂与融合之中,开始了自己的进步之路。

一条明线,一条暗线,一对孪生兄弟开始了相互抵触,又相互依存的一生。

图片

九霄俱乐部旧址,北京第一家真正意义上的电子音乐俱乐部

2003 年,北京第一家真正意义上的电子音乐俱乐部在三里屯酒吧街的尽头开业了。而后多家老牌知名 Underground 电子音乐俱乐部以三里屯为中心纷纷落地。那时,所有以音乐为主要消费目的的场所都会叫自己俱乐部,一个志同道合的人们相聚的地方。

但并不是只有热爱才能得到电子音乐。因为 2003 年,也是“泛电子音乐”俱乐部商业化的一年。

以 GT Banana 为首的商业电子音乐俱乐部也纷纷崛起,各大世界顶级 DJ 开始赴华演出,而当时长达 3 小时的 DJ Set 也是演出标配。Trance、House 等纯正的电子音乐终于在商业场景之下爆发出了惊人的力量。

图片

在 2009 年之间,所有 Guest DJ 的演出都是 3 小时 Set

随着商业俱乐部的出现,新潮的音乐与派对文化,快速抢占了迪厅的市场,并将“夜店”的概念推向了市场。“夜店”这个同样来自于香港的叫法,给了他的老乡“荷东”以最后一击。迪厅,就此消失在了主流大众的视线之中,取而代之的是一代年轻人对于“夜店”的记忆。

从 2003 年的商业场景的崛起,到 2006 年商业场景下音乐细分领域的蓬勃,再到 2008 年视觉体验逐渐成为了与音乐并驾齐驱的重点,商业化为中国电子音乐市场带来了无穷的驱动力。

那个时代,只要你愿意出门走一走,总有地方能用音乐留你坐下喝一口。Techno、Trance、House 的众多子风格都能找到自己的容身之所,而 Drum & Bass 等更加小众的音乐风格,也在最恰当的地方发光发热。

随着资本的持续注入与商业模式的成功,电子音乐终于破土而出,走向了大众的视野。但讽刺的是,标志着中国电子音乐终于摆脱了曾经的固有印象,走向了主流的中国第一场电子音乐节,2009 年 INTRO 电子音乐节,却完全是由如今被定义为泛 Underground 派对组织所发起的。

图片

在资本的帮助下,长城音乐节、风暴电音节等国内优质电音节自主 IP 也在之后陆续出现,ULTRA、EDC 等国际音乐节 IP 随之纷纷涌入中国市场,世界百大 DJ 轮番到华演出……

虽然 Mainstream 与 Underground 的隔阂依然存在,但他们在相互竞争中共同成长。而后,来自国内的 Mainstream 与 Underground 音乐人也屡次受邀登上国际音乐节舞台,为世界带来了源于中国的声音。

一明一暗,两兄弟将中国电子音乐水平推上了新的高度。以至于如今的我们发现,那才是中国电子音乐的黄金年代。

BLEND

IV. 融合

自从商业电子音乐俱乐部的崛起之后,中国电子音乐无论是商业与 Underground 都紧随着国际的脚步。而这其中,也包括 DJ MAG 的商业化与流行音乐与电子音乐的融合。

2011年,David Guetta 夺得了 DJ MAG Top 100 DJs 的冠军,也预示着对于商业俱乐部来说,“流行”电子音乐成为了唯一可选项,电子音乐进入了“流行”时代。

图片

自此,在商业场景之下,纯粹的电子音乐已经几乎不复存在,而百花齐放的时代也已经成为了过去。

赴华演出 DJ 的费用水涨船高。而演出时间从 3 小时逐步减少为 90 分钟、75 分钟、60 分钟,并成为常态。大合唱等互动也因电子音乐“流行”化的缘故而出现。商业场景之下的电子音乐 Rave 方式逐渐成为了我们现在所熟悉的样子。

在世界性电子音乐变革的背景之下,以工体西路上的多家 Club 为代表的“流行”电子音乐俱乐部,以工人体育场为轴心开始了蓬勃的发展。而在可复制商业模式与世界电子音乐流行趋势的双重影响下,商业场景的趋同成为了不可避免的结果。

对于更专注音乐本身与特定群体的 Underground 场景也就此开始了向更深处的沉淀。

UNDER THE EPIDEMIC

V. 剧变之下

2020,一个不能被遗忘的数字,一场突如其来的灾难席卷了全球,整个世界都被隔离了起来。在客观的环境之下,不仅是音乐,整个文娱行业都受到前所未有的打击。

中国电子音乐市场,病倒了,而且还是综合征。于是饮鸠止渴的时代来了。在复工复产之后我们突然发现,在主流电子音乐场景中, DJ 与俱乐部本身作为分享者与引领者的身份突然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短视频平台做起了音乐风向标。再加上 2020 年初俱乐部停工停业所造成的人才流失, DJ 与俱乐部突然失去了在音乐上的话语权。

图片

而对于任何俱乐部来说,盈利永远是最终目标。所以,及时止损与盈利是复工复产之后的核心目标。短时间找到 DJ 、增加客流、提高利润则是达成目标的必要途径。于是,劣质音乐、业余 DJ 与无良派对组织乘虚而入,成为了主流电子音乐场景下的“大多数”。

我们对于他们从何而来,在此不做过多讨论,但他们出现的结果却显而易见。

低廉的价格,“低智”的音乐,低头的人群。到底是“谁”装满了钱包?而最终会砸了谁的饭碗?这不重要,因为至少现在人们还在听,还在跳,还在喝,还在笑。

这株“救命稻草”将根部深深的扎入了中国电子音乐的心脏,并切断中国与世界的联系,在汲取出最后一滴养分之前绝不会停止。当然了,这也不重要,因为没人看见,就不复存在。

自此,中国电子音乐出现了自“发源”到“同步”后的另一个转折点:脱节。而我们也发现,远离了世界的现在,我们似乎回到了那个混沌未开的年代。

ABOUT THE FUTURE

VI. 后记

本来文章在上面就应该结束了。但是,我还是想解释一下很多人看到这里的困惑与谈谈中国电子音乐的未来。

首先,解释一下为何要与世界同步,以防杠精。

虽然月亮,并不一定是国外的圆,但是我们不希望人们连国外的月亮都没见过。我们与世界同步,也并不是要抛弃我们自己的音乐,而是要融合与创造,在同步中将我们优秀的音乐输出到世界上去。

固步自封并非爱国,师夷长技也非媚外。

其次,谈谈关于中国电子音乐的未来。

其实关于未来的结果,我想任何人都没法做出明确的判断。但至少,我们可以对今后的趋势做一些预测。面对现状,已经有一些 DJ 、俱乐部、派对组织与相关从业者在尽自己所能的做着努力,以此来改变如今中国电子音乐的困境。但一部分人的力量并不足以改变整个市场。

当年,很多小众音乐爱好者们不喜欢 Bigroom ,大家都能理解。但主流场景下,包括 DJ 在内的从业者们却基本不会说“Bigroom 是垃圾,我是被逼的”。而如今,从电子音乐爱好者到从业者,大多数人都对现状怨声载道。面对如今的困境,我们束手无策,只能任人宰割。

所以,如果可以说实话的话,我会告诉大家,现在我们面临的问题是空前的。如果不进行变革,中国电子音乐将在自己的幻想之中失去未来。

毕竟没有一个人想回到那个只能坐着听音乐的年代,对吧?

注:感谢北京ONETHIRD小编贡献的题材,北京ONETHIRD酒吧是一家非常在乎音乐质量的Club,是北京地区最具有价值的电子音乐俱乐部。

0 条回复 A 作者 M 管理员
发布于
    所有的伟大,都源于一个勇敢的开始!
欢迎您,新朋友,感谢参与互动!欢迎您 {{author}},您在本站有{{commentsCount}}条评论